慢性傷口智慧照護
工研院開發出「慢性傷口智慧照護」裝置結合臺灣資通訊硬體設備以及AI人工智慧軟體技術兩大強項,拿下今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大獎。
Read more上課日期:8/15~9/5
課程講師:李文亞、李光廷、邱恩琦、范政揆
得益於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在影像識別領域的突破,智慧醫療(eHealth)已迎來一波新的革命,在人工智慧的導入協助下,許多疾病的診斷變得比以前更加快速及準確,這也使得醫療體系開始嘗試導入自動化、數據化的方式來輔助疾病的診斷和提升醫療的流程效率
Read more當有嚴重的腦部外傷或重症發生時,可能會造成頭顱內出現血塊或異物;因應腦室是由堅硬無彈性的頭骨形成的封閉空間,血塊與異物將會增加顱內壓力。一旦壓力過高,腦內血液供應量降低,將使得腦組織不僅會缺氧,也會產生損傷
Read more老人跌倒是公共衛生及其臨床重要的議題之一,不僅造成老年人的身體傷害、住院甚至死亡,也帶給醫療體系及家庭龐大的照護負擔。
Read more少子化、高齡化與家庭結構改變,高齡獨居成為社會趨勢,黃金世代因仍具有傳統華人孝道觀念,對於與父母分隔兩地,無法陪伴關心、擔心獨居父母的安全、健康,是其生活中顯著的痛點;黃金世代父母則隨著身心退化愈需要子女更多的關心與生活協助。
Read more高齡化的浪潮湧起、少子化的推波助瀾,帶來照顧需求的遽增;而照顧人力短缺、照顧品質的追求,也開啟科技界與長照界跨領域的合作契機。
Read more智慧醫療利用資通訊技術來提供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應用,包括醫療器材管理、醫療照護、復健管理等,讓傳統醫院升級為智慧醫院。
Read more電腦不只能揀花生,還能挑病眼!國民健康署調查,台灣每10位糖尿病患者約3位會發生視網膜病變,然而視網膜病變難以早期發現,加上全台眼科醫師不足,工研院研 發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析技術」,藉由AI判讀眼底影像可清楚標出病徵位置,有效協助醫師進行精確診斷。
Read more身為智強創辦人與執行長的戴耿(Paul Dagum),當初在成立公司之前,曾在舊金山灣區進行2項研究,希望觀察大家使用手機的習慣,想知道能否從中有系統地看出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或認知障礙。
Read more課程講師:郭萬祐主任
講師職稱:台北榮總放射線部
台灣於2018年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,各縣市政府積極規劃透過產品展、媒合會、論壇或其他創意推廣活動,促進銀髮產業發展及市場開發,打造智慧銀髮樂齡城市。如何讓一個健康的銀髮長者在居家中享有便利、安全與愉快生活,居家服務機器人就是落實居家健康照護新選擇。
Read more